稅費占據了私募基金成本的很大比例,如何減少稅費支出是投資機構關注的一個重點,接下來給重點對比公司型、合伙型、契約型的主要稅負,并提出幾種合理降低稅收成本的方法和建議,以供行業參考。
私募基金主要的幾種稅負方式:營業稅、增值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財產稅、印花稅等相關的征稅科目,由于這些稅種與一般的公司制企業無較大差異,暫且不多做說明。
如何降低私募基金的實際稅負?
1、選擇恰當的方式降低賬面利潤
公司型基金在基金層面納稅,然后將稅后金額分配給出資人,因此,針對公司型基金的出資人,這方面進行避稅的空間較小。
改變其利潤分配方式,合伙企業在年底的時候可以將利潤變成固定資產,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另外,采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所得稅額。也可提高壞賬準備的提取比率,通過管理費用支出減少當年的利潤。
2、選擇適當的基金組織形式
私募機構在設立基金形式選擇上,建議選擇有限合伙制。
有限合伙企業的經營所得及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在向各合伙人分配前無須繳納所得稅,在分配后由各合伙人分別繳納個人所得稅或者企業所得稅。
3、選擇合適的投資人主體形式
投資人在出資參與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時,既可以選擇以自然人身份也可以選擇企業身份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基金。
不管是生產經營所得還是股權投資收益所得,法人普通合伙人和法人有限合伙人都是繳納企業所得稅。對于生產經營所得,自然人普通合伙人和自然人有限合伙人都是按照“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所得”的超額累進稅率進行繳稅。自然人普通合伙人在股權投資收益為主的合伙企業中的所得是按照“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所得”的超額累進稅率進行繳稅。
因此,要綜合其所得的性質及合伙人的性質進行籌劃,同時也要考慮法人合伙人如果是自然人成立的,后續的分紅也需要再次繳納個人所得稅。在這種投資者性質的確定中,需要考慮法人組織的合伙企業其實際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可能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進行稅收籌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綜合稅負的比較。
4、合理利用稅前可抵扣費用
準予扣除項目是合伙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取得應納稅收入有關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
合理利用可抵扣的稅前項目,如將一些給員工的現金支出變成職工福利項目,充分擴大稅前可抵扣的項目;企業的資金來源也可以多采用貸款融資等方式,減少自有資金的投入,合伙企業的財務費用也會增加。
5、利用注冊地域優惠政策
地方稅收優惠政策一直是私募基金選擇注冊地的重要考量。目前全國各地區基金注冊稅收有一定優惠政策,可以經過對比考量,利用地域優惠政策。
在具體的執行中,應綜合考慮不同基金類型的運作特點、擬投資項目的類型,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稅收籌劃方案,盡可能地降低基金稅收成本。
青島代理記賬、青島公司注冊,歡迎致電銀豐財務:15689135085